从世界卫生组织到各国的膳食指南,均在提倡要低盐饮食。借“9·15”减盐周之际,跟大家说说科学减盐的事。
食盐由氯和钠组成,是食物烹饪或加工食品的主要调味品。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不应超过5克,低盐饮食则要求每人每天的食盐量不超过3克(或酱油15毫升)。除在饮食烹调中减少食盐用量外,还不能食用那些用盐腌制的含盐量高的食品,如咸鱼、咸肉、咸蛋、腐乳、咸菜等。
中国人习惯了“重口味”,一日三餐吃盐较多,容易引发高血压等疾病。很多人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日常生活中开始严格奉行低盐饮食。那么,吃盐真的越少越好吗?低盐饮食是否适合所有人?
一方面,低盐饮食确有益处。但是,我们对低盐饮食真的完全了解吗?只要日均摄盐量少于5克就不会有问题吗?
首先,低盐饮食并非对所用人都适用。比如一些低血压患者。我接诊过的病人就有经常感到身体疲惫、头晕、恶心的,检查身体并没发现什么问题,就是血压有点低。只要平常盐的摄入量稍微多点,症状就能缓解。
还有一部分群体不仅不能采用低盐饮食,反而需要摄入比推荐量还多的盐分,比如运动量大的儿童青少年。
我上周门诊看了一个病人,是个刚参加完高考的男生。他说自己最近常常感到头晕,家人担心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因为这个男生之前患心动过速,已经做了消融手术,有可能复发。我结合问诊和检查结果仔细研究了一番,发现男生术后恢复良好,心脏并无问题。那他为何会时常头晕呢?经仔细问诊我得知,他酷爱打篮球,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在小区篮球场打两小时的篮球。
像这名男生这样,高温之下剧烈运动,活动量大,流汗较多,如不及时补充一些盐分来维持电解质平衡,很容易中暑。人一旦中暑,就会出现头晕的情况。
所以,经常在高温下运动、工作的人,需要摄入更多盐分,避免中暑。
其次,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通过低盐饮食来预防高血压。
虽然有研究证实,增加盐的摄入可引起血压升高,但血压升高幅度会呈现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盐的敏感性不同。
在摄入同样多盐分的情况下,有的人血压只升高一点,有的人血压却升得较高(可能存在尿钠排泄障碍)。这类摄入盐后血压升得高的人群,医学上称为“盐敏感者”。
“盐敏感者”需要严格控盐,一旦吃盐过多,就容易患上高血压。如果已患有高血压,则会使血压升高。其中的原理,应该是“盐敏感者”从尿中排掉过多的盐会比较困难,多余的盐吸收水分进入血液,使血容量增加,致使血压升高。
“盐敏感者”的检出率因地域、种族不同而不同。
中国人不但盐吃得多,还对盐很敏感。我国一般人群中“盐敏感者”有20%~40%。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盐敏感者”占比高达60%。老年人、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盐敏感者”占比也较多,绝经后女性的血压对盐的敏感性也会增加。
不是“盐敏感者”的人群,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坚持低盐饮食。当然也不能无限制地多吃,毕竟“盐多必失”嘛!
很多人只知道低盐饮食是主流,但不知道
低盐饮食并不是越低越好。
我曾接诊过一名患有冠心病的婆婆。婆婆同时患有高血压。社区医生再三嘱咐她要坚持低盐饮食。她在网上查了资料,发现盐吃多了确实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她在饮食上格外注意,外卖不点,餐厅不去,自己每天烧的菜也都非常清淡,几乎不放盐。
这些饮食习惯婆婆倒能扛住,但她的老伴就为难了。老伴不会做饭,只能跟着一起吃。时间一长,天天喊头晕、恶心、乏力。婆婆带着老伴一同来找我看病,两个人在我面前唇枪舌战,互不相让。一个抱怨对方“虐待”,另一个则说对方“装怪”。
其实大爷可能真不是“装怪”,他很可能患上了低钠综合征,表现为头晕、恶心、乏力、食欲不振等。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人体内可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尤其是钠离子,对我们身体保持整体的液体平衡,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维持神经细胞的电脉冲等过程都必不可少。
我们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食盐,保证足够的钠含量,才能维护体内物质的平衡。
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长期高盐饮食对身体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必要控制好食盐量。但具体情要具体分析,盐并不是洪水猛兽,钠也是我们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饮食讲究均衡、适量。无论吃什么东西最好都要适量吃,吃太多和吃太少都不好,包括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