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流感高发,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预防措施。快来看看,你需要接种吗?什么时间接种最好?
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常侵袭人类的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及肺等),一般在冬春两季高发。典型的流感以突然发热、咽痛和咳嗽为特征,常伴有畏寒、头痛、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流感与一般感冒的不同之处是:对个体而言,流感的病情通常较严重,如处理不当可能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对群体而言,流感可引起局部流行甚至大流行。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发病之初传染性最强,传染期为5~7天,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排泄物都具有传染性。排出病毒的量及排毒时间与病情轻重呈正比,体温越高,排毒量越大,体温正常后不再排毒。儿童或存在免疫抑制的患者排毒时间更长,儿童患者的传染期一般在10天以上。
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儿童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通常最高,随年龄增长而略有下降。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多,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也较高。
感染流感后出现并发症风险最高的人群是免疫力较低的孕妇、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其他并发症有心肌炎、继发性中耳炎、脑脊髓膜炎等,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原则上,6月龄及以上有意愿接种流感疫苗且没有禁忌证的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患流感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以及有较大概率将流感病毒传染给高危人群的人员均宜接种。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6月龄至5岁婴幼儿、60岁及以上老年人、特定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
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贯穿整个流感季节,从每年9月到次年1月,甚至更晚一些。不过,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由于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年初会根据全球上个流行季节病毒的监测情况,推荐本年度流感疫苗组分,每年生产的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上一年度生产的疫苗不能预防今年流行的流感,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即使接种过疫苗,仍有可能感染流感,但是概率比较低,流感疫苗通常可以保护大多数人免于患流感。流感疫苗发挥作用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接种者年龄、健康状态、用于制作疫苗的病毒株是否与当年的流行株“匹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