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又名泻泄、脾泄、胃泄、大肠泄、小肠泄、洞泄、食泄等,是以排便次数增多,不能控制,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
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故名泄泻。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而名腹泻。
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多发病,特别是夏季,环境燥热,病原微生物繁衍滋生,起居饮食不当极易发生感染性腹泻。
中医学认为,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起泄泻,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
湿邪易困脾土,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侵袭皮毛肺胃,从表入里,使脾胃升降失司,亦能夹湿邪为患,直接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腹泻。
误食馊腐不洁之物,使脾胃受伤;或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辛辣,致湿热内蕴;或恣啖生冷,寒气伤中,均能化生寒、湿、热、食滞之邪,使脾运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生腹泻。
临床上常见的三种腹泻类型
1.胃肠湿热
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可包裹有脓血而恶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2.脾胃虚寒
多有淋雨、涉水,腹部或全身受凉史,或恣食生冷,多于晨起即泻,脐周冷痛,喜热饮食,易出虚汗,瘫软,苔薄白,舌质淡。
大便溏稀,甚则如水样,上腹胀满,腹痛肠鸣,或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
腹泻不同类型的中药治疗
处方:葛根苓连汤加减。
组成:葛根 8 克,炙甘草 2 克,黄芩 3 克,黄连 3 克,或加车前草、茯苓利水止泻。
方解:本方有解表清里,升清止泻的作用。葛根解肌清热,升清止泻;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甘草,甘缓和中;可加木香理气止痛;车前草、茯苓利水止泻。
处方: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 4 克,薏苡仁 4 克,砂仁 4 克,桔梗 4 克,白扁豆 4 克,茯苓 8 克,党参 8 克,甘草 8 克,白术 8 克,山药 8 克,上药共为细面。本方能补气健脾,和胃渗湿。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泻,形体虚弱,四肢无力,胸脘不宽,脉象虚弱等。
方解:本方为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再加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桔梗组成,其中四君子汤可治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另外,补脾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健胃有砂仁,渗湿有薏苡仁,载药上行有桔梗。
处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组成: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 1 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 2 克,藿香 3 克,甘草 2.5 克。
方解:本方既可解表和中散寒,又能理气化湿,除满健脾。藿香辛温散寒,芳香化浊;白术、茯苓、半夏、甘草、陈皮健脾祛湿,和中止呕;厚朴、大腹皮理气除满;紫苏、白芷、桔梗解表散寒,疏利气机。
腹泻的家庭防治
1.做到饮食有节
不过食肥甘辛辣、生冷,不暴饮暴食,不食馊腐不洁之物。
2.预防外邪入侵
要注意防止外感寒、湿、暑、热之邪的侵袭,夜卧注意腹部不要受凉。